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5698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最最爱的十三爷--爱新觉罗,胤祥--修改关闭中

[复制链接]
35698 122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4: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彭绍升《和硕怡贤亲王允祥传》(《碑传集》卷一)

和硕怡亲王王,讳允祥,圣祖仁皇帝第二十二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世宗即位,封王为怡亲王。领户部,兼理三库事。圣祖朝屡议减东南浮赋,为部臣所格,至雍正三年,王具疏以请,世宗称善,即命减苏松赋四十五万两,嘉兴、湖州、南昌共减十七万两。其年冬,总理水利营田事,浚畿甸河渠,辟荒地数千里,募民耕种,期年而有收。时部帑亏额,命王按数稽核,王以历年久,典守代更,请概予豁除。上意末允,王乃以平余饭食银代赏十至八九。尝奏言:“当今用法稍严,宜以宽济之。”其后,上以悯旱议王言,尽免雍正三年以前内外官应追积逋,并开复絓\误,时雨立沛。
    王屡承书决大狱,多所宽释,因奏言:“听讼之道,求之辞色,以察情伪,设诚以待之,据理以折之,未有不得其实者。若概用刑讯,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此冤抑之所以难伸也。”世宗诏以其言示直省有司,刻木榜于堂。四年七月,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以赐,条析王善行,宣布中外,前后屡颂诏奖王,不下数千万言。王每承恩礼,益加廉畏,故上眷遇日笃。八年五月,以疾薨。诏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为王为祠。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4: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彭绍升《思贤咏·和硕怡贤亲王》(选录自《测海集》卷二)

皎日照清秋,天高百物肃。
卿云扬其华,代天调玉烛。
播谷复明刑,洵美麟之足。
悬榜照官衙,毋使穷黎哭。

PS:彭绍升是乾隆时期的哲学家,后来成了皈依佛门的居士,法名际清。他对怡亲王非常崇敬,曾为他亲笔撰写小传。我感觉怡亲王当时口碑真的不错,很有人望,当时雍正已经过世,歌颂怡亲王并不能为他带来什么政治收益,而且他又皈依佛门,所以我觉得他是从心底敬佩怡亲王的为人的。

播谷复明刑,洵美麟之足。——是赞扬十三兴修水利,推广水稻以及他反对以刑讯逼供,整顿刑名之功的。
悬榜照官衙,毋使穷黎哭。——还是在赞扬十三反对以刑讯逼供一事的。“悬榜照官衙”是指的十三对雍正说:“若概用刑求,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此冤抑之所以难伸也。”雍正听后十分赞赏,便命各省有司将此言科成木榜堂署,时时省览这件事情。

by suzy & 洗桐女史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5: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BUGBUG 小语:前几年轰轰烈烈的雍正王朝,让许多人爱上了十三,王辉前后通共演了三个胤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深入人心。老实说,王辉演的的确很好,完全地表达了十三的气质,可惜在雍正王朝里长相略嫌老了些,不过相比起来,其他阿哥的样貌也普遍偏老,看来是导演选择演员的问题了。


怎么看都是个帅哥嘛!嘿嘿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5: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BUGBUG 小语:十三走了之后,四四悲痛不已,写了许多祭文、秣文、碑文。现下是其中的一篇,被誉为最情真意切的一篇祭文

                                                                 和硕怡贤亲王祭文

                                           雍正

呜呼,哀哉!贤弟仙逝,倏已阅三载矣。音容俨然,遂隔幽明,思念缠绵,与时俱积。
从前奠醊,悉循国家之典制,而为文祭告,亦多授意摛【桐桐注:音chi,辞藻铺张之意。】词。今则葬期已届,挥泪含痛,自制祭章,亲率宫眷及诸弟子侄辈,以家人之礼,制奠攒庐【桐桐注:停放棺材之处。】至情无文,直抒胸臆,惟贤弟听之。
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笃友弟之情。天伦至乐,宛如昨日事也。
朕兄临御之初,实赖贤弟为腹心股肱之寄。贤弟秉忠诚之至性,展翊赞之嘉谟,凡有关吏治、民生、国政、军计者无不细心筹画,慎密敷陈,务期海宇乂安,苍生被泽。即宫中府中事无钜细,亦莫不措置咸宜,经营悉当。自古史册所传良弼懿亲、一心一德者,畴能与贤弟比伦乎?贤弟之德备矣、功宏矣,不亟为表扬已垂久远,朕兄之心其能安乎?纵极力表扬,而于贤弟之丹诚伟绩,又岂足云报乎?
修短不齐者,数也;生死之难忘者,情也。得贤弟而中道弃捐,朕兄之凉德也。赖朕兄而遗徽表著,贤弟之福厚也。今者,朕兄以念弟之深,痛弟之切,大显其勋名,尊崇其典礼,凡经理于身后者,无不殚竭其心思。而贤弟生也荣,死也哀,名既不朽,寿且无疆,贤弟之福,不已全乎!假令克享大年,后朕而逝,朕之孝子顺孙善体朕心,亦未必能洞悉弟数十年之心迹,如今朕之经理周详,罔有遗憾。然则,贤弟洵有全福,而朕之怀忧抱恫,失所依毗,其福不及贤弟远矣。
朕兄数年以来,追慕皇考皇妣,明发有怀,凄怆曷极,今贤弟又舍我而仙逝耶!既抱终天之恨,更增同气之悲,含酸茹叹,其何能自已耶!贤弟忠爱之悃,朕兄所深知。况兄万几在御,决不肯过自悲伤,以遗九京【桐桐注,乃墓地之意】隐痛。惟有敬念皇考托付之重,深体贤弟辅弼之忱,于当日忠谠【桐桐注:音dang,乃正直的话之意。】箴规之言,比时未曾见诸施行者,必追忆而悉践之,力图政治之有成,以不负皇考,不负贤弟,庶几在天之灵为之欣慰,而默相庇佑焉。
呜呼!援笔写心,肆筵馈奠,哀衷满纸,泪酒盈觞。贤弟其领受之,呜呼,哀哉!



原文大致意思及评点by桐桐(意译,不是很重要的相近的意思略过)

雍正这篇祭文的大致意思是:十三弟仙逝已经三年了,阴阳相隔,朕对他的思念与日俱增。 从前祭奠,都是遵循国家的典制,而写文章祭告,也多是些辞藻铺张之作, (呵呵,看来胤禛很有自知之明嘛,看了他给怡亲王的一些祭文,通篇都是用华丽的辞藻堆砌的对弟弟丰功伟绩的赞扬,十足的官场文字,远不及十三爷死后他诉说弟弟去世的前情时那么情深、感人。最重要的是那些话我都看不懂啊!)今天弟弟你下葬的日子到了,我挥泪含痛亲自为你写下祭文,率领宫眷和诸位弟弟和子侄们,以家人的礼仪,在停放你棺材的地方祭奠你。这篇祭文至情至意,不拘于文章的格式,直抒胸臆,请贤弟听听。 (注释,这篇文章因为是以家礼祭奠十三爷,所以雍正自称“朕兄”,称怡亲王为“贤弟”,很简单的称谓,没有那么多礼数,透露出不平常的感情,而一般来说,雍正在其他的祭文中因为必须遵循国家的典制,所以都自称为“朕”,称十三爷为“尔怡贤亲王”,或是“王”等,感觉都是以君称臣,而此处则是以兄称弟,所表达的感情和亲疏关系不同,而且这篇文章看起来像是胤禛告慰弟弟所作,像单独面对弟弟倾心交谈,有些旁若无人似的。)
回忆我们年幼的时候,趋侍宫闱,早晚都在一起。等到稍微长大了一些,我遵奉父亲之命教你算学,每天都在一起讨论。每年随扈塞外,形影不离。弟弟对我这个哥哥很恭敬,我对你这个弟弟也很友爱。天伦至乐,好像就是昨天的事情啊。
哥哥登基之处,实在是依赖弟弟辅佐(才可以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啊)。弟弟秉性忠诚,凡事都尽心筹划,谨慎周密,务期海宇乂安,苍生被泽。宫中和府中的事情不论巨细,弟弟都措置得当。自古师叔上那些忠良的辅弼之臣,没有人能够与你相比。弟弟的德行很伟大,如果不能将弟弟的功德加以宣扬,使之流传千古,为兄的心怎么能够安定呢?而纵使哥哥如此极力赞扬你,和弟弟你的德行赤诚相比,又怎么能够算是报答(你多年对朕的忠心和真挚情谊呢)?
“修短之不齐者”,这段不会解释,汗死,不知道是指的怡亲王早丧乃命数注定的,还是指的他们不能同生共死,乃命数注定呢?
我能够得到贤弟这样的好兄弟,但是贤弟却先于我而逝,这是我这个做哥哥的凉德啊!
后面的意思差不多,懒得一句一句翻译了,就简短的说说好了。
胤禛后面的意思是,弟弟虽然先于我而死,不过这样算是有福的,因为我死后,我的子孙未必能够知道弟弟数十年来的心迹,未必对弟弟的后事能够如此尊崇。 (胤禛真是料事如神啊,乾隆继位后,没过几年就把一部分怡亲王祠改成关公庙了,看来还真是知子莫若父啊!)而如今你的后事我都处理周详,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可以告慰弟弟的在天之灵了)。但是我却心怀忧伤恐惧,失去辅佐之人,我的福分实在不及弟弟啊。
数年之内,父皇、母后相继离世,而弟弟又舍我而去,令我抱恨终身,悲痛万分不能自已。弟弟对为兄的忠爱之情,哥哥心里明白,况且临御万几,决不肯过分伤心,让弟弟在九泉之下为哥哥伤心。关于这点,详见下帖,文中所述怡亲王生病之时为免胤禛伤心而所作所为之苦心
弟弟先前对哥哥的忠言和规劝,当时虽不能一一实现,但是我必定追忆你所说的话,全都履行,力图使政治有成,不负父亲,也不负弟弟,你在天之灵可以安慰了,同时也要在默默地保护庇佑我啊!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5: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BUGBUG 小语:四四登极之后宠爱十三每日剧增

雍正元年“谕怡亲王允祥忠诚宣勤其王位著世代承袭永勿更动”

雍正元年,皇帝谕后世子孙嗣位子孙永远遵守:怡亲王允祥在皇考之世于朕笃尽弟谊,多资赞助,自朕御极以来,最为宣力输诚,深裨政治。允祥心地忠诚,人甚体面,于大节理义毫无怠惰。所有王爵户丁家产财务,皆朕加恩赐锡,除赏给怡亲王永远承袭怡亲王册书外,并将此旨密谕允祥,令其子孙世代尊藏。大清亿万年,我继体子孙,将朕此恩永毋更动,其仰体祖父之心务须世代推恩眷顾,诚恐万世子孙不知允祥宣勤于朕之善淹没之,特降谕兹手敕,俾亿万世子孙敬谨遵行。

PS: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乾隆特命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当是对于雍正此谕的一个后续~

BY SUZY


谕著将怡贤亲王之子干珠耳袭封怡亲王,弘皎封为郡王世袭罔替·雍正八年十月初二日

(原来弘晓的小名叫干珠耳)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五)  页185-186

上谕:吾弟怡贤亲王之事朕躬,至诚至敬,翊赞劻襄,裨益于宗社国家民生吏治者,功勋懋著,自古罕有比伦,而其忠爱朕躬之心肫诚笃挚出于至性,更有非言词称述所能宣者。朕即加恩沛泽于常格之外,究不能展朕崇德酬庸、寤寐追思之念爷。吾弟之子干珠耳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可任意稍减,作领属下等项亦不可挪移、更改一二。再者,朕于雍正三年春以怡贤亲王总理事务恪恭抒荩夙夜勤劳,曾降谕旨于王诸子中再封一郡王以昭恩奖,比时王再四恳辞,情词谆切,朕不得已勉从所请,成其谦让之美。今吾弟仙逝,朕追想遗徽中心辗转,在贤王油必应加之礼,在朕衷有实难已之情,虽与吾弟宿愿相违,朕亦不遑顾惜。弘皎著封为郡王世袭罔替。所有袭封亲王,册封郡王应行典礼,该部察例具奏,特谕。

BY SUZY

雍正赞扬怡贤亲王的上谕一道(十三死后,雍正为免处境伤情,将其所赠之物另贮他处)

雍正八年岁次庚戌六月十六日癸丑内阁奉上谕:吾弟怡贤亲王之事,朕无一念不出于至诚,无一事不本于至敬。即如朕之寿日节辰吾弟进献之物甚属丰腆,皆吾弟经年累月经营预备,亲自选择检点,以表其诚敬之心,无一事肯草率充数者。凡朕偶赐之金银多为购买进物之费。朕赏王永寿、扬州监窝一处,王即以每年所得之息皆付商人之精细者为制办之资,务期精好周备而后惬于怀。朕见吾弟之心如此,实不忍却而不受。是以每年凡吾弟所进之物,朕皆收纳,另置于处,亦不忍与朕常用之物及众人进献之物同类而并观也。今吾弟仙逝矣,朕若送还王之子,则负吾弟当日之本意。若朕常时观览,触目伤怀,更增悲伤,因另贮一处,着总管太监等记明档册,永志吾弟诚敬之心。俾将来子孙宫中人等见之,知吾弟之事朕即此小节恭敬慎重至于如此,则其为国为民赞朕治平天下之大者,其殚心竭力更可想见矣。倘有无知之人见王进献如此之丰,或以为王受人馈赠蓄积富饶,此皆卑鄙小人庸愚小人之见,不知朕与吾弟者也。王之事朕,朕之奖王者皆在一片诚敬之心,岂在仪物之丰美精多耶?至于吾弟之操守实为一尘不染、今古罕有比伦。其所属人员凡有进启王之书札物件一物一字皆不隐朕,呈送朕览,将物件必求朕择而收之,朕留一二件,其余发出者,王仍给还本人,一物不受。其字启呈进朕览处,亦不令一人知之。又如朕每年加赏亲王俸一万两,吾弟悉封贮未动,遗言嘱其福金及诸子曰皇上所赏当铺及我之产业已足敷尔等之用,此历年所赏俸银可仍旧缴进,以备皇上赏赉之需。此吾弟在日遗言,昨仙逝后王府人始奏朕知。吾弟于朕赏赐应得之俸禄尚节俭而不用,其于他人一丝一粟不肯收取处,朕知之最确,亦众所公知者。况王之身后并无私蓄,亦无余赀,其所有者多系朕赐赉之物及所赏之当铺与王当日原有之薄产而已。即此一节,岂凡常之人所能者也?此等事目今之人尚不能深知,何况传之将来?朕不得不举其大概书此谕旨,永留宫中,俾世世子孙共知之,特谕。

《雍正朝起居注册》第五册 页3680-页3681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5: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BUGBUG 小语:继续来看看四四给十三的祭文

雍正《和硕怡贤亲王遗稿题辞》

朕弟怡贤亲王,天资高卓,颖悟绝伦。如礼乐射御书数之属,一经肄习,无不精妙入神,为人所莫及。而其心则谦抑逊让,囗然不自足也。平日所作诗篇,抒写性情,和平大雅,无纤毫尘腐之气。而王自谦学力不充,总未存稿。是以王仙逝后,邸中竟无留存者。

因忆昔年,兄弟聚首时,宴集唱和,王每以所作就正于朕。朕扈从塞垣,王亦间有寄怀之句,片楮寸缣,朕皆爱而藏之,不令弃置。今检点箧笥中,得王诗三十二首,爰汇为一帙,附于朕诗集之后,以存其囗。此在王虽为馀事,然自古名臣硕彦,偶有吟咏著述,即残篇剩简,而当时后世之人咸宝重爱惜,流传歌诵,想慕其为人。初不在篇什之繁富,所谓诗以人重也。王以不世出之名贤而有此清新俊逸之词翰,且忠孝慈惠之意,蔼然流露于笔墨间,吉光片羽,岂惟朕心不忍湮没?谅亦天下后世所共珍欤!



                                     和硕怡亲王初次祭文

                                           雍正
业成翊赞,资藩翰之懿亲;化致升平,赖股肱之良弼。而况劳绩独高于朝宁,德位俱隆;勋庸迥越于简编,亲贤备美。既忘身以尽瘁,深悼往而伤怀。惟王为皇考圣祖仁皇帝之子,朕之亲弟也。天与恪诚,性成忠孝。凛晨昏之圣训,谨奉步趋;尽臣子之良规,仰蒙慈爱。

当朕鸿基之初,绍命王总理之是膺,矢白日以勿欺,竭恭勤而匪懈。刚方卓立镇静于纷繁之时,悃囗自将赞襄于密勿之地。是用益加委任,俾展谟献。理军务之机宜,管度支之出纳。督领周庐之环卫,兴修几甸之营田。而王体朕心为己心,视国事如家事。总宫府之钜细,经画咸周;殚夙夜之公忠,施为悉当。至于民生吏治,察利弊而极力敷陈;吉士旧臣,辨贞邪而多方保护。是用周知,旁烛幽隐,得以上闻。决策定谋,夫功于焉迅奏。佐治安于大计,致熙皡之淳风,凡历八年,有如一日。忠敬而兼之诚直,勤慎而加以廉明。朕尝表之以示褒王,实当兹而不愧。功在社稷,洵中外所共知;名勒鼎钟,亘古今而罕匹。斯乃迓庥,列祖笃生硕辅于皇家;荷庆上天,诞降宗亲于泰运。

宽厚仁慈之度,宜其延享遐年;和平正直之怀,足以祗承多福。岂期证(症)候渐致沉绵,尚力疾入庭,每思观谒;迨养疴而移地,惟恐闻知。朕萦系弗忘,焦忧莫释。商量医药,恨疗救之无方;默祷神祗,叹精虔之靡感。虽流芬耀烈,非关寿算之短长;而一德同心,宁解肝肠之凄怆。丰功伟绩,合配享于庙廷;懿德鸿声,更光垂于史牒。亲临朱邸,怅望繐帷。方颁优恤之恩,纶特荐芳筵于初祭。

於戏!眷腹心之密寄,精爽常存;念手足之至情,音容已隔。濡毫纪行,书百幅以难宣;酾酒抒哀,泪千行而不竭。王其鉴格,尚克歆承!



                                    和硕怡亲王诔并序

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和硕怡亲王以疾薨,於位春秋四十有五。呜呼哀哉!维我弟贤王夙承皇考圣祖仁皇帝懿训,陶鎔德器,谙练谟献。以忠诚正直之心,沉毅坚刚之力,宽厚和平之量,精明豁达之才,辅翼朕躬,勤劳王事,宫府一体,上下同心,万几之协赞匪轻,八载之恪恭如一。国尊良弼,谊切懿亲。斯固上帝之庇佑邦家,皇考之保安宗社,默佑我贤王,以弘宣伟烈,永佐升平!而眉寿蕃禧,自将申锡于无疆者也。讵意谋献方壮,倚赖殊殷,累月沉疴,一朝薨逝!悼股肱之莫寄,怅肺腑而难言!友爱之情缠绵!

曷已呜呼!去岁冬闻王有疾,心焉忧之。选医视药,祝祷神祗,日夕徬徨,迫冀痊可廼。王则时观庭轩,时移远墅,恐病状之宣露,致心绪之牵萦。力疾上言,多方安慰。迨王言旋京邸,朕以祈雨还宫。闻王病笃,命驾临视。王知之,脱然仙逝!盖不欲以永诀伤朕怀焉!呜呼!王于生死存亡之顷,惟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王之心至是安矣,朕将何以为情哉?

王之薨也,王公卿尹僚吏弁卒,钦王之德望,佩王之教泽,感王之恩施者,罔不惊悼,仓皇涕泗相告,谓王为国柱石,为世楷模,失我贤王,我将安仰?及至发引之辰,徒行而送者,万计!贵贱老稚,匍匐呼号!呜呼!王之生也,人肃然敬;殁也,人惨然悲。非王之贤,何以致此?然而,王之美德懿行不乐人知,人亦无从而知。即朕知王之深,亦言之,而莫能罄也。雍正四年,朕尝书额赐王曰: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之褒,无溢词,有遗美焉!

王纯孝之性征于髫龀。凛遵慈诲,谨度饬躬,以故荣遇有加,始终勿替。朕御极之初,命王总理国政。屹然静镇,众莫能扰!盖王识力迥越,仁智兼优,敏决而默运,小心严明而善持大体。其领度支也,赋式维均,出纳有节;其营水利也,心劳树艺,绩底平成。其於吏治,则惠民者与旷职者,去见闻所及钜细敷陈;其於人才,则不弃微长,弗苛小过,鉴别悉当,培植良多。至于严督禁旅,密运军机,转饷筹囗,更征武略。王少称神勇,留意兵戎,帷幄运筹,计周万里。以故年来征讨,重赖其能。呜呼!王之厚德丰功,昭然天壤。而王之造膝吁请,大有造于国家者,中外臣民无由通晓。及今而不言,美将湮焉,朕心何忍?维王诚心爱国,好善施仁。护端正之贤藩,保忠勇之良佐。蠲浮征而永纾民力,补亏帑而不事追赔。宿逋子裔亦予矜全,细过群僚悉还旧秩。凡此皆王之一片公心!平时谠论,为熙朝植良善,为盛世沛恩膏;而密勿之请命宣忠,其为功于寰宇者不诚大且远哉!稽之周礼,司勋有曰:凡有功者,书于太常,祭于大烝。然则太庙之饗,配以有功,固酬德报勋之彜典也!如我怡亲王之纯孝纯忠以光辅鸿业,则为皇考之令子;大献大策以底定丕基,则为列祖之功臣。几筵分配,永显殊庸!集议于朝,佥云允协。王固建不朽之盛烈,称宇宙之全人矣!

呜呼!仪文俱备,悲悼徒增。加谥崇封,聊申隐痛!朕上念九庙付托之身,下纳百僚劝慰之语,亦复深自节抑,未敢过情。惟是德心之契,昆弟之亲,实有过异于寻常者!情极而悲,时难自遏!不得已,仿古昔哀诔之体,备述令德。揽泪成篇,俾千万世子孙、臣庶周知遗烈,追慕贤藩。

其词曰

天昌鸿祚,国仰元臣。与朝笃庆,睦族敦伦。友恭之轨,史牒炳麟。缵承大统,倚毗懿亲。伟矣贤宗,厥惟淑弟。手足相依,腹心攸系。埙篪克谐。盐梅互剂。爱以亲生,心由天契!朕怀乾惕,凛若冰渊。树旌振铎,饥渴求贤。疑丞辅弼,疏附后先。顾兹上爵,孰秉中权。於维我王,位崇德备,三光丽宵,五岳镇地。纬武经文,怀仁抱义。总摄之司,惟王弗愧!王心精白,如日皎然。王性果决,如玉弥坚。精思独运,巨力能肩。鞠躬尽瘁,于兹八年。八年星霜,九重宵旰!班集晨墀,牍陈夕案。一字无欺,片言善断。不惮辛勤,良劳翊赞。心膂协应,形影追随。时都时俞,时警时咨。临轩俯听,趋殿书思。雍雍式好,肃肃其仪。朝宁家庭,千秋万岁。骨肉深恩,永怀勿替。寸晷未离,何堪长逝!异地犹悲,奚容隔世。呜呼哀哉!人生不朽,曰德与功。德臻盛大,功极穹窿。气充天表,神满寰中。寿民寿国,龄享奚穷。维王大忠,可贯金石;维王深仁,代宣雨泽。扶翼天枢,滋培国脉。百炼之金,无瑕之璧!其忠维何?本乎至诚,心在社稷,屏绝私营;其仁维何?原于好生,惠施朝野,不市虚名。胸有钧衡,身为屏翰。邦之九赋,默抒成算。国之六师,奖勤警玩。调燮咸宜,经纶兼贯。明晨治地,率吏安民。有闻必奏,罄意而陈。怀抱冰雪,气煦阳春。化被黎庶,德偏臣邻。赤诚之佐,保以百口。青海之师,纾其掣肘。卫国者心,回天者手。咎且弗辞,功于何有!朕沛大泽,实允王言,为王造福,庆衍瑞源。偶与王语,汗若泉奔。稽首辞谢曰:天子恩。公忠如彼,仁厚若此。甫申钟灵,旦奭媲美。元化方调,瑞征旋起。何意亨衢,遽羁修轨。茂勋赫奕,显秩崚嶒。望垂惇史,饗配大烝。礼因德备,谥以功增。庙庭礼典,王克歆承。峨峨赐莹,神筮叶吉。屹屹丰碑,烺耀星日。赤鸟衮衣,永安灵宅。云马风车,出游象阙。呜呼哀哉!德勋天鉴,庆象昭彰。吉人举事,瑞现云光。善孚众志,仰戴难忘。万众合恸,奠醊凄怆。生荣死哀,于斯已极。惟朕深情,辗转胸臆。恭顺之容,依依若即。忠谠之言,历历堪忆。繐帷亲奠,莫解幽忧。素服匝月,未释深愁。鹡鴒声婉,棠棣花稠。交晖园近,云物先秋。王有良嗣,朕其训诲。王有殊勋,朕其纪载。仰荷皇图,宁不自爱。抑情纪哀,传流亿代。呜呼哀哉!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6: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BUGBUG 小语:四四多番称赞十三,嘿嘿,替亲亲十三小小骄傲一下。可也就是因为操劳过度,亲亲十三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啊!

谕内阁宣示怡亲王诚心协赞八年俾朕得省八年之心血等情·雍正八年九月初六日

《雍正朝起居注册》第五册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中华书局出版      1993年9月第1版      

  十九日(雍正八年五月十九日)丙戌内阁奉上谕:“怡亲王为朕办理大小诸事务无不用心周到,而与营度将来吉地一事甚为竭力殚心。从前,在九凤朝阳删经画有年后,因其地未为全美,复于易州太宁山天平峪周详相度得一上吉之地。王往来审视,备极辛勤,又恐随从人等烦扰居民,将饮食之属俱不令前驱预备,常至昏夜始进一餐。其所度吉壤,实由王亲自相度而得者。而臣工之精地理者详加斟酌询佥同,且以为此皆王忠赤之心感格神明,是以具此慧眼卓识也。其相近山水回还形势连络之处,又有中吉次吉之地。朕以王经营吉地实为首功,欲以中吉者赐之。王惊悚色变,奏曰:‘此等吉地非壤必有大福者乃足当之,若臣冒昧得此,不惟不能蒙福子孙,必罹祸殃。’惶惧固辞,尚有不便明谕激切至辞。朕鉴其诚心,遂暂寝其事。已而在六十里外涞水县境内得一平善之地,曰:‘此庶几臣下可用。’奏请赐给。朕比时迟回未曾降旨,王于病中令侍郎刘胜芳(桐桐注:刘胜芳是太医院院使,估计是雍正派来专责诊治怡亲王之病的。)恳切转奏,朕不得以允其所请。王得旨,至于踊跃忭舞,云:‘皇上待我隆恩异数,不可枚举。今兹恩赐,则子孙世世代代俱受皇上之福于绵长矣。即日,遣护卫前往起土。阅数日,护卫呈看土色,王取一块捧而吞之。盖王知朕眷王之深,唯恐茔域未定,将来仍以前所欲赐之地赐之也,其用心之谦谨周密至于如此。王仙逝后,朕询问王府管事之人,知王病中将身后之事一一指示,特画亲王坟茔图一幅,(不知道此图是否还存于世间,或许当时胤禛审阅完以后,将其存于宫中?)与其福金及诸子曰:‘我身后茔地之制悉照会典所载亲王之礼行,毋得稍有逾越。如有稍过,则汝等违我之治命矣,即非我之妻子也。’昨王府之人以图进呈朕览,仅有门三间、享堂五间,此国家经常之制,非所以待有大功之贤王者。但思王之生平谦抑退让,朕每加恩礼,王必再四恳辞。朕鉴其一一出于至诚,往往俞允。今若身后独不从其言,朕心有所不忍。然以丰功硕德不世出之贤王,而寝园仅循常制,则褒功显德之典礼实为缺略,朕心又有所不忍。昔颜子死,门人厚葬之,子曰‘非我也,夫二三人也。’在夫子,深知颜子之心,故以未从其志为憾,而先王缘人情以制礼,则厚葬之。岂非情之所难已。即为礼之所可行者欤,今如何使朕心之辗转不忍者得以大慰,而揣度王心亦受之而安,且揆之于礼适为合宜允协?着大学士九卿等悉心详酌定议具奏,特谕。

BY 洗桐女史



《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中称赞怡王实心办事的东东

内务府为清廷独创,顺治时一度废置,改为十三衙门,帝崩即复立,直至清亡。地位相当重要,除七司、三苑外,与皇帝起居相关者尚有御茶膳房、御药房、敬事房等,造办处即是其中之一,但包罗之广出意度之外。
明永乐帝建紫禁城,即有皇族居住,同时有各种作坊,但组织的确立、管理的加强当在雍正继统以后。此起始有精确记录,诸凡作坊名称、匠役职责、活计制作过程等都有案可稽。此前几乎是一片空白,依稀可知的惟有数点,造办处最初设立在养心殿,康熙三十年(1691)迁至慈宁宫茶饭房,但尚保存裱作和弓箭作。三十五年设立玻璃厂,四十四年、五十七年原在修书处的砚作、珐琅作移至养心殿。①康熙朝六十一年间,作坊资料大致如此而已。但雍正一登基,命最亲信的确十三弟怡亲王允祥整顿造办处,订立法规,元年正月怡亲王即下谕:
……嗣后尔等俱要各尽职分,不可疏忽。如匠役有迟来早散、懒惰狡猾、肆行争斗、喧哗高声、不遵礼法应该重责者,令该管理人员告诉尔等管理官,启我知道,再行责处。②
又为避免冒销材料费用等弊端,特设库房,统一筹办。③稍一怠慢,怡亲王立即谴责:
看得造办处各作匠役所造活计,甚实不好,而管作官员人等俱不精心看视,或行走懈弛,以致活计粗糙迟误,殊属不合。嗣后着员外郎唐英……等不时稽察。如各作建造官员、柏唐阿及匠役头目人等内,有懒惰空班者,即行指明回知,从重责罚。④
有时皇帝也降旨告诫:
朕看得尔等造办处所进的活计 ,俱是朕交下着做的活计,现今造办处匠役有几百名,何必旷闲!⑤
怡亲王允祥实是雍正所谓“实心办事”的大臣,作坊开支精打细算,尽量节省,如造旗纛须先开估计单,共用银二千三百三十二两一钱三分六毫四厘,⑥连最小的单位都开列分明。又向造办处领取物品,有一定手续,皇帝也不例外,如一次传旨:“要些泥金写扇子用。”三天后呈进“红飞金”八钱。⑦养心殿东暖阁修补家具,要铁护眼一块、铁钉六个,也一一记册。⑧


①转引自吴兆清:《清代造办处的机构和匠役》,《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论文选》上册,页44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1995年底月。
②“活计档”,雍正元年元月十四日。
③同上,雍正员元年七月二十九日。
④同上,雍正五年十二月二日。
⑤同上,雍正五年二月二十一日
⑥同上,雍正七年元月二十八日。
⑦同上,雍正七年五月一日。
⑧同上,雍正六年元月十一日。

BY 洗桐女史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6: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BUGBUG 小语:相比TOUTOU姐来说,BUGGY啥都没干,甚至连一本史书都没细细读来,想来汗颜-_-0。

                                  怡亲王在雍正时期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的分析

十三在康熙朝的生活状态已成迷团,除非发现更多资料,否则很难澄清历史迷雾。但作为怡亲王的十三在雍正朝记录较多,在此略加分析,希望对十三的后半生有一个新角度的认识。

我将十三生命的最后八年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段:雍正即位到雍正三年末。初露峥嵘期 37-39岁

工作上:被封为总理事务大臣、怡亲王,处理康熙、孝恭丧事,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户部,参与西北军事的运筹,帮 雍正处理年、隆、阿、塞等大案,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

身体家庭上:精神状况良好,工作进入极度繁忙状态、偶尔有恙,但仍有机会打猎、度假,第八子出生,说明身体尚可。和惠成为公主,弘昌为贝子,弘敦为世子。

与雍正关系:在雍正元年就得到了世袭罔替的许诺。赏银、加佐领、加郡王,全部辞谢。评价为:当代诸王大臣中第一人。

最光荣事件:三年加郡王

最诡秘事件:雍正二年初,有人传言皇帝厌恶怡亲王,将其圈禁温泉(《雍正满文奏折》)皇帝迅速辟谣。(希望是空穴来风)

总体评价:雍正初政,十三迅速成为四的台柱。其理事之才,完全不像个从未与政的皇子。这也坚定了雍正继续重用他的决心。他在扭转财政困境,建立新制度(摊丁入亩、改革盐政)的过程中,起到了联系皇帝和相关大臣的重要作用。在一系列大案中,虽然没有亲自出面,但隐约之间,也必然有所作为。(会考府对工部甚为苛责就是明证)十三作为此时的政治明星,谦退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与年、隆对照鲜明。十三参与传旨、转奏,与地方官员联系,在这一时期最为频繁,此时十三向雍正[s:119]的官员,大多数于年轻位卑型,但日后大多得到重用,这是雍正新君,急于政治洗牌的表现。但由于政务过于繁忙,十三体质渐弱,隐患已深。

第二段:雍正三年底——雍正四年底。红极一时期 40岁

工作上:会考府解散、总理大臣卸任。加议政大臣,总理营田水利、管圆明园侍卫,开始筹备陵寝事务。“掌职有九”

身体家庭: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雍正说:”身怀疾恙仍案牍纷纭,批阅不倦,以至朕所不忍。“但仍有第九子出生,可见还没糟糕透顶。弘敦、弘皎分别指婚富察氏和西林觉罗氏(鄂尔泰侄女)。弘昌已被父亲圈禁家中。

与雍正关系:两人分别正式入住圆明园和交晖圆,成为邻居。距离上的拉近意味着十三更进一步的成为四须臾不离的人物。由于十三对物质和名爵上的拒绝,四把所有的感激和信任都投入到了那个八字匾上。看看雍正四年的赏赐档,某物进贡了一百一十件,赐怡亲王五十件,宫中留五十件,赐其余大臣共十件。在十三四十大寿的那个月,正式行亲王册封礼,严重逾格。年底竟以天气寒冷,行走辛苦为由,赏跟随怡亲王属下在京人员每人银二十两,太监及在外官员每人十两。亲王所属各级人员至少几百人,雍正都替十三打点了(几千两银子呢),还明旨下诏,也真不怕物议沸腾。评价:尔等大臣为朕所信任,虽至千百,不及怡王一人。“

最光荣事件:四年六月颁赐“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匾,荣宠至极。

最诡秘事件:雍正在朱轼的奏折上说:怡亲王之居心众人日后必知之(难到此时的十三有什么让人误解的地方)

总体评价:雍正四年,局面基本稳定,雍正开始论功行赏,十三的荣宠达到了第一个高峰。难怪蔡珽会说:“而今皇上只信怡亲王一人”。年、隆已除,鄂、张尚欠,水利事务又连见成效,十三在这一年真是风光到了极处。此时的十三,真正成为雍正的内外大管家,人称为”内当家“或”站着的雍正“(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不知真伪)。十三传造办处的谕,经常由张起麟传出(内廷太监老大),可见他的地位。雍正赐臣子的银子(鄂)、当铺(张),药(田)都由怡亲王负责支付领取,小四也真不怕麻烦了十三。十三已进入不或之年。从这一年开始,十三的郊区度假,被频繁的勘察水利、陵寝所代替,以他的认真负责,决不会坐在轿里走马观花。”至昏夜始进一餐“虽未必可信。但操劳程度亦可想而知。

第三段:雍正五年初——雍正七年十月    稳中求进期  41-43岁

工作上:除了继续以前的各项兼职外,增加了秘密进行的军需运输活动和对进军漠北的早期军事谋划。勘陵活动的大规模展开。

身体家庭:十三精神上最痛苦的阶段。弘敦、弘皎的福晋、弘今先后亡故,七年初,和惠下嫁喀尔喀亲王世子。虽然雍正给侄子侄媳的追封爵位都很高(两个贝勒,一个贝子福金,看看康熙其他皇子后代的封爵,除袭爵的之外,最高为镇国公),但中年丧子,还都是嫡子,不知十三和兆佳要如何痛心。看了张廷玉的年谱,他的一个女儿死了,雍正给假十五天。而在弘今死后的第三天,起居注上就出现了怡亲王传旨的字样,这样强抑悲情,勤劳王事,不知雍正要有多心疼。福惠也是这一时期死的,雍正也是照常办事。天呢!天伦之情,在帝王家为何难得如此!(泪如泉涌)这一时期户部和营田的工作时有错误,十三甚至出现了传错旨意的现象,这跟他的心绪不佳很有关系。这样的心情对本来身体清弱的十三一定是雪上加霜,最终在七年底,彻底支撑不住了。

与雍正关系:十三的心情不好,我想四应该非常了解,作为君主和兄长,尽量给他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最大空间和便利。一个最显著的例子:雍正本来不喜欢李淑德,免去了他的参领,可十三喜欢,让他帮办府务,于是雍正进他为镶黄旗汉军副都统,后又进为正蓝旗汉军都统。大家注意了,十三自己就是正蓝旗亲王,下五旗都统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牵制诸王,所以康熙后多用皇子跨旗任都统,以达到制衡目的。雍正让十三府属的官员担任本旗都统,则是完全放弃了这项制约。这一举措避免了怡邸和旗内的矛盾来源,解决了十三的后顾之忧,而且让李淑德这一江南水利的直接负责人正式成为怡亲王下属,便于十三对江南水利的直接指挥。评价:“我王爷何事不能奏皇上,皇上又何事不告知我王爷。”(怡王门下张锴奏折)

最光荣事件:七年加仪仗一倍(至此十三的俸禄、佐领、仪仗、护卫都比普通亲王多一倍)

最诡异事件:雍正七年讨论出兵,十三明明是主战派,却在讨论时让张廷玉打头阵,好象十三在事无定论的时候往往不表态,不知道是他一表态就让人以为是雍正的意见,还是十三喜欢让人琢磨必定的感觉。

总体评价:比较了解雍正朝历史脉络的人都知道,十三在这一阶段的上镜率远没有元年至四年高。这一方面有他身体逾弱,营田、勘陵出京逾多的原因。但在我看来,这一时期十三在朝廷的地位出现了重大变化。雍正初,作为总理大臣的十三,是相权的代言人。随着雍正政权的稳定,皇权的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越来越虚化,雍正真正做到了“惟以一人治天下”,而其代价就是雍正不得不承担比以往皇帝重的多的负担,所以他就不得不找人分担。因此我认为,十三在这一时期所承担的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甚至更偏向皇权的任务。在表面上,十三的政务负担少了,这正是他参与事件机密性提高的表象。尤其是在西北用兵的问题上体现的更为明显。怡王死后军机处的发展进程远比雍正五年到八年快,大概是雍正用一个组织机构代替一个具有桥梁性质个人的杰作。(个人意见,大概是我太喜欢十三了,容易夸大他的作用)。十三在军事上比四强,在岳钟琪的奏折里,雍正说有一回自己一觉醒来想到一个用兵的办法,和众大臣商量,大家齐声称赞,只有怡王说不妥。于是去问岳钟琪,岳钟琪说根据当地情况皇帝的看法是有问题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雍正说你跟怡亲王说的一样。可见十三确实比雍正更能运筹帷幄。十三对岳支持很大,如果十三多活两年,雍正也不会对岳掣肘如此,西北用兵也未必会败。这一时期,开始有许多人冒十三之名,在各地招摇撞骗,可见怡王厚宠连百姓匪类都知道。

第四段:七年十一月——八年五月   44岁   将临辞世期

工作上:名义上仍然兼职众多,八年三月雍正连下两道圣旨,让别人代理营田和传教士事务。


身体家庭上:从七年十一月起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已经不能经常出现在四身边了。八年初,雍正经常派人至交晖园,就某事问怡亲王如何办理,可见在这一时期,十三仍然在参与政务。八年二月先农坛的亲耕礼十三没有参加(此前他每年都参加),这时候四让太医院使刘声芳任户部侍郎,就是让他边给十三治疗边向他请教政务。与此同时,雍正也在患病,刘声芳两头跑,刘当年也是康熙的主治医,他是太医院使,只管给皇帝看病,孝敬生病都不由他医治,可见四对十三的情分和重视。十三死后,雍正给刘加了尚书衔,说他在朕和怡亲王生病期间,尽力诊治,怡亲王去世后又对朕多方安慰。看来十三死后,雍正真的伤感到极处了,竟要视诊的太医来宽解。


最光荣事件:死后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荣典

最诡异事件:雍正八年三月,湖广、江西等总督连续来折,说有人打着黄龙旗,拿着内务府的文书,说奉了十三王爷的命来开矿,一路招摇过市,府县官员不敢招惹。雍正批示:怡亲王岂有此事,让他们严查。五月总督复奏,是有奸人冒充。可此时十三刚刚去世了,不知雍正在一大堆悼念十三的奏折中看到这一件,作何感想。(我当时是欲哭无泪,欲笑不能)


总体评价:十三在这个时候真是灯干油尽了。我觉得直接原因就是勘陵的问题。九凤朝阳山是十三亲自选定的,居然发现穴中有沙子,虽然雍正一再淡化,只说是未足全美,其实这在风水上是个很大的问题。穆陵地宫渗水,夺了一个亲王的爵,罢黜了众多重臣,以道光的宽懦尚且如此,可见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以十三的谨慎,他应该会非常紧张。七年秋冬,他的身体大概已经非常不好了,可还是亲自和高其绰一起翻山越领的,甚至至昏夜始进一餐(我到不觉得他是怕扰民,他大概是真的着急了),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一定会加重他的病势。雍正为此心里也会不安,赐中吉之地和极力推辞,我也隐约觉得和这件事有关。最典型的是,八年七月,高其绰又发现了一件关于泰陵的十三处理的不太好的事,雍正却说怡亲王办事向来只重公义,办理陵寝由为如此,他知道你们纠正了他的错误一定会高兴的,于是命人将这件事写下来,在怡亲王殡所烧了,以慰贤王在天之灵。(这事办的极符合雍正风格)我觉得事情如此迂曲,一定另有隐衷,起码陵寝事件自始至终都是十三的心病。雍正为此应该是既心疼又愧疚,却又拿这个心细如发,心重如山,心机似海的弟弟没办法。每每想到这儿,总觉得十三有些过虑了,可转念一想,他的八年辉煌若非如此,又岂能这么坦然,这么令人牵肠呢?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6: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会飞的猪 于 9-27 14:40 发表
辛苦辛苦啊  真是不错的东西啊

发钱。。。。


谢谢飞猪。细细看能发现很多不为常人所知的东东哦!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bugbug  贵宾  发表于 2006-9-27 16: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BUGBUG 小语:关于十三的史载真的是少之又少,TOUTOU,桐姐还有好多好多投入的兄弟姐妹们居然能从大量的史记材料里翻找出关于十三的信息,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让BUGGY汗颜不已

西洋传教士马国贤的《清廷十三年》中关于十三的一段记载

《清廷十三年》中关于爷的一段记载

……
我终于下定决心走了。
……
在中国,新近死了双亲的人们普遍遵守一种守制的做法。于是我希望能宣称有类似的损失,以便成功离职。我向皇帝的第十六兄弟申请,他表示非常倾向于答应我的要求,并给我出主意向内务府申请。内务府把我交给陛下的第十三兄弟,他负责收藏钟表,自然就是我的直接主管。亲王对我的情况犹豫不决了很久,他一直微笑着,和我说了很多话,有时甚至转过身去,假装看不见我跪在地上,等着他的回答。他提出了各项允诺,但我终于发现了他不让我走的原因:在中国,礼物有神奇的威力。我拿出还藏有的所有欧洲来的珍玩,统统送到他的府上。它们全都被收下了,这是一个好兆头。不久,我就接到一个令人高兴的通知:皇帝考虑到我已经为他的父皇服务多年,就欣然同意我的申请,还命令说,我可以得到一些珍贵的丝绸、瓷器,作为告别礼物。
11月13日,亲王领着我去了皇家的收藏库,吩咐我随意挑选。听从他的命令,我选定了4个瓷花瓶和不少件的丝绸。为此还发生了一些争执,因为亲王坚持要我多取一些,直到我取了200件瓷器,他才高兴。完了以后,用通常的跪拜礼作了答谢,就永远地离别了这座宫殿。最后告别的时候,亲王特别提醒要选一个吉日启程。我说:所有的日子都一样。这个回答令亲王身边的人们大为吃惊。他看着他们说:“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泰西人不信有王道吉日。”

洗桐女史:我最近看了雍正朝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雍正元年”一章中说到马国贤给假回家的事情。
“十月十一日西洋人马国贤父及伯父、叔父相继病故,奏为给恩请假事。奉旨:准他去。钦此。”
当时还觉得这家伙一下子死了那么多亲人够惨的,小小同情了他一把,没成想是假的啊。这马国贤真是可以了……
另,王爷那么喜欢西洋的物件啊,真是的,要是能回到古代估计给他备一份稀奇的西洋珍品,他肯定会很HAPPY,呵呵,没准还能因此在他身边混个一官半职的~
还有真搞笑,一下子送给人家四百件礼物~人家挑少了还不干~咱王爷竟然这么拿公家的东西送人情,真是汗~想不到啊~



《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中关于怡贤亲王的点滴资料

怡贤亲王奏营田事例《初笔·卷二》怡贤亲王总理水利营田时,与大学士朱文端公汇奏营田事例四条:一、自营己田者,照顷亩多寡,予九品以上、五品以上顶戴。一、效力者,酌量工程难易,顷亩多寡,分别录用。一、降革人员效力者,准开复。一、流从以下人犯效力,准减等。从之,惜全功未竟。当世大政,莫殛于是。

怡贤亲王恩眷《初笔·卷五》 雍正朝,和硕怡贤亲王允祥薨逝。上睿性友悌,眷念勿替,特旨以王生前所赐『忠敬诚直勤慎廉名』八字,冠于谥号之上。 敬按怡贤亲王修学好古,为善最乐,固为本朝河间、东平,而宪皇帝任遇枝戚,庆命旁流,有加无已若此。汉和帝之同舆共室,唐太宗之长枕大衾,方之蔑如亦。


怡贤亲王《二笔·卷一》和硕怡贤亲王,圣祖皇帝第十三子。雍正三年,疏请减东南浮赋,奉旨俞允。其年冬,总理水利营田事,浚畿甸河渠,开荒地数千里,募民耕种,期年而有收。王屡承诏决大狱,多所宽释。因奏言:“听讼之道,求之辞色,以察情伪,设诚以待之,据理以折之,未有不得其实者。若概用刑求,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此冤抑之所以难伸也。”世宗以其言颁示直省,有司刻木榜于堂。四年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名』八字以赐。复条析王善行,宣布中外。比薨,诏奉天、直隶、江南、浙江为各为王立祠,为天湟懿戚振古未有之荣。盖世宗之于王,恩谊隆稠,不啻布衣昆季,而王之谦畏寅恭,善承眷睐,亦殊足以上契圣心。吁!难已!盛已! 按:贤王政迹,略见前编,顷读宗室王公传,尤得其详,补辑于此。


亲郡王配享太庙者《初笔·卷五》本朝亲郡王配享太庙者:通达郡王雅尔噶齐、武功郡王礼敦巴图鲁、按此巴图鲁三字即其名,非勇号也。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礼烈亲王代善、睿忠亲王多尔衮、郑献亲王济尔哈朗、豫通亲王多铎、肃武亲王豪格、克勤郡王岳托、怡贤亲王胤祥、超勇襄亲王策凌,凡十三人。

斜体字BY 洗桐女史 注释
前有文叔,后有十三 两者相较,该取其谁 难啊难啊难啊~~~~ buggy的苦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

粉丝

206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6-1 10:37 , Processed in 0.022827 second(s), 24 queries .